《少有人走的路》
我们都是生活在一个社会关系中,我们或多或少的都会受到国家、领导、家人、朋友的影响,中国人在上下级之间,在长幼之间最常用的两个字就是“听话”,你越听话,越符合其他人的要求,你就算是行为正确的人,上学时,你应该学习好考试分数高的科目;毕业后,你要用最快的速度找到一个门当户对的配偶;工作时,你要按照领导的意愿努力工作,你付出这么多,除了获得他们的认同,你内心深处是否能够长期的保持平和快乐呢?你有没有后悔选择了一个你当初并不喜欢的专业、配偶、工作,而仅仅是因为其他人或明或暗的要求你,你半推半就的做出了当初的那些决定呢,如果当时是完全由你来做这些决定,是不是会更好呢?所有的答案其实都在你心中,大多数人走的道路是寻找改变我们的外在世界的道路,而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条通往我们内心的道路。
但是这条道路并不好走,这就像一种绝世武功,会的人本来就少,见过的人更少,但是一旦学成就能解决很多问题,我们其实很多时候都是被事物的表面所蒙蔽,咱们可以用著名的“恋爱专家”陆琪的语录做例子,爱情需不需要坚持:他先说“爱情不需要坚持,需要坚持的,是你的勇敢”,后来又说“两个人在一起,其实不缺爱,也不缺浪漫,更不缺感动,缺 ...
《我想吃掉你的胰脏》
俗话说:人哪里身体不好就会吃掉动物对应的内脏,好象这样做了以后自己的身体就会恢复健康。在旁观者看来这不过是一个传统的迷信,可对于一个将死之人,对于一个就将死于胰脏病的人来说,我想她是有着极大的勇气才能说出这样的话,才能这样开自己的玩笑。而她说这话的本意并不是关乎生死,而是爱情。正是我需要你,我感谢你的陪伴,感谢你对我的关心,感谢上天给了我们相遇的机会,感谢在我所剩不多的日子里给我带来光和温暖。在生命即将结束之际,可期待的和能得到的都使我眼泪不自觉的流下来。电影中说了这样一句话“在你吃掉我之后,我的灵魂会永远在你身上“。我想这也许是已死之人对爱侣最大的留恋。
电影中有很多令我心跳为之加速的瞬间,大多是在死亡的基础上对爱情的思索。你们觉得已经知道自己命不久矣的人会害怕吗?我想肯定会的。但当她说“如果我告诉你我真的好怕好怕好怕死去“时,我感受到了一种疲惫。是我在知道结果之后,不想打扰别人,想自己一人,但自己一人又是这样难以承受的疲惫,幸好人总是善于习惯。一旦找到可以诉说此事的人时,我们才发现自己已经千疮百孔。
对于经历了这样遭遇的人我们该如何面对?我们都没有做好面对死亡的准备,又该如何帮助别 ...
《小岛书店》
显然人的身体在死亡后是不能起死回生的,所以死后的幸存者也就是在说那飘飘然的灵魂之境。这听起来是如此的不切实际,但确实从古至今的哲学家们都在思考人究竟在死后能否以某种形式继续存活下去。在柏拉图续写的《斐多篇》中,他“论证”了灵魂的永恒性(即使他的论证很难说服我),但他似乎没有论证灵魂存在的必然性。不过,虽然这是个伟大的哲学疑问,但我们不妨对这一切做出一个美好的假设——人死后确然有灵魂的存在,并且可以成为那样的“幸存者”。
既然谈到了柏拉图,那不如再多说几句(相信我会有用的)。在柏拉图看来,人是由看得见的肉体和看不见的、非物质的灵魂组成的,而肉体与灵魂之间有着极强的相互作用关系,唯有让灵魂逐渐摆脱肉体的束缚,人才能变得越来越“哲学”(也许这就是哲学在那时候是智慧学的意思?)。至于摆脱的方法,自然濒死的状态是极好的,但也是极难达到的,不过最终目的是让肉体的自由意志不能再干涉大脑的思考,让大脑可以完全的思考“柏拉图型相”(正义、美学诸如此类)。虽然柏拉图的哲学观点要比我上述的这几句话复杂得多,但是这也足够我们带着这些观点去看这本书。
对于上述的一切我不做出任何评价,可我们也不妨认为这一切都是可 ...